一、简介
张坊乡位于济南市商河县县城西北5km处,面积37.6km2耕地2177公顷,人口19850人,辖42个行政村。
二、交通运输
境内有省道248线、商怀路、胡怀路等县乡公路,形成了便利了交通网。截至2005年,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全乡公路总里程达53公里。
三、教育建设 张坊中学占地80亩,拥有教室36间,办公室24间,实验室12间,图书室6间,微机室3间,微机25台,操 场标准,设施齐全,拥有学生653人,教职工45人。张坊中学2001年获市中考平均分第二,2002年第四,2003年第一,2004年第二,连年获得县全方位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2005年获县教学示范学校称号。 四、农业发展
西有西小王的小拱棚甘兰、潘庙的青椒,东有王破头的肉食鸡、白集、尹坊的牛羊肉加工等,农业发展后劲十足。水利方面,临商河、商中河从该乡境内穿过,境内潘李干沟、高临沟等沟渠纵横,水利条件便利。
五、区位优势
张坊乡工业基础发达,产品门类品种较多,乡党委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建设了一处高标准 的工业园,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广阔平台,2004年入住企业5家,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胡怀路张坊段及商怀路张坊段等民营经济产业带的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新发展各类民营经济业户达90家。畜牧业比较发达,牛、羊存栏量分别为1.5万头和3万只,大型清真屠宰贸易综合市场的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屠宰业和牛羊肉深加工业的发展,年产精制牛肉4万吨、羊肉0.5万吨,所产牛羊肉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 六、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21589 |
男 | 10933 |
女 | 10656 |
家庭户户数 | 5779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21581 |
家庭户男 | 10927 |
家庭户女 | 10654 |
0-14岁(总) | 5039 |
0-14岁男 | 2643 |
0-14岁女 | 2396 |
15-64岁(总) | 14745 |
15-64岁男 | 7443 |
15-64岁女 | 7302 |
65岁及以上(总) | 1805 |
65岁及以上男 | 847 |
65岁及以上女 | 958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21247 |
七、下辖村庄 张坊村 李金香村 骆家村 老董村 南张村 南杨村 老豆村 西杨村 孔家村 东王村 树家村 老杨村 王破头村 白集村 张老庄村 尹坊村 李兵马村 夏坡村 王辛村 孙义斋村 王老道村 马家村 西小王村 刘安邦村 大姜家村 小姜家村 潘庙村 穆家村 刘家村 南赵村 王花村 孙寨村 丰盛集村 刘庵村 王佃乙村 苟家村 西张村 高家村 王洪九村 东张村 北赵村 孙家村
八、中小学校 1.商河县张坊乡中学 2.商河县张坊乡丰集小学 3.商河县张坊乡尹坊小学 4.商河县张坊乡希望小学 5.商河县张坊乡张老庄小学 6.商河县张坊乡教委 7.商河县张坊乡王洪九小学 8.商河县张坊乡白集小学 9.商河县张坊乡老杨小学 10.商河县张坊乡西王小学 11.商河县张坊乡马家小学 12.商河县张坊乡骆家小学
九、名优特产
1.肉食鸡 王破头村肉食鸡的养殖自2001年开始,2002年后渐成规模。目前该村拥有养鸡大棚40个,年出栏肉鸡60万只,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达1100多元。 王破头肉食鸡品种有罗曼、海赛克斯、海兰等,以罗曼为主。该品种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好,易于饲养;生长速度快,一般7周龄重量可达2公斤左右;饲料转化率高,产肉性能好,料肉比2.05:1;肉质鲜美,色泽鲜艳,皮薄骨细,鸡味香浓,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青睐。 2.小拱棚甘兰 西小王村自1996年引进小拱棚甘兰种植技术。该项技术充分利用了冬季土地的空闲时期,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同时又与大棚甘兰、露地甘兰错开了上市时间,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一条好途径。 西小王甘兰于年前采用改良阳畦育苗,年后在小拱棚内定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上市。品种以8398为主。该品种叶球紧密,冬性好,不易抽苔,丰产性能好。一般亩产5000公斤左右 西小王甘兰整个栽培期间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行操作,产品叶质脆嫩,营养丰富,风味品质俱佳。产品远销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市场前景广阔。 3.牛羊肉 张坊乡白集村的牛羊肉,系本地产牛羊,为绿色食品。 4.黄金梨 张坊乡老窦村的黄金梨,甘甜可口、营养丰富、消咳润肺,是水果中的精品。 5.黑皮冬瓜 张坊乡西小王村的黑皮冬瓜,个大、肉多、味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十、主要工业
1.济南市永兴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170万元,主要经营玻璃钢瓦、玻璃钢异型容器、玻璃钢汽车车具、玻璃钢沼气池等的制造和销售,并专卖各种沼气配件(沼气炉、沼气灯、沼气净化器、沼气管道、沼气阀门、增气剂、发酵粉、密封胶等)。商河县商河鑫宝骨蛋白加工厂 2.商河县商河鑫宝骨蛋白粉加工厂
一家民营企业,是从事生产骨蛋白、蛋白胨加工企业,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及饲料工业。厂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固定资产130万元,现有职工36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6人,生产能力600吨,销售收入300万元,利税50万元。
3.商河县海兴化工有限公司 公司生产的油脂酸、蛋白胨等产品,经山东省化工学院质量检验,完全附合国家标准,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并有望进入国际市场。 4.商河县张坊乡润东油棉加工厂 商河县润东油棉加工厂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是从事油棉加工企业。厂区占地面积6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200万元。现有职工86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8人,年生产能力1000吨,销售收入760万元,利税160万元。 该厂生产的棉籽油经商河县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质量检验,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市场销售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高。 5.济南市小胖哥乳制品有限公司 济南市小胖哥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1年,经全体员工近两年的奋力拼搏,现已形成了占地2万平方米、注册资金500万元、近200名职工、年消化、处理鲜奶1000余吨的现代化乳品加工企业。本公司生产的小胖哥高钙酸奶、优质乳、双纯奶、纯牛奶等系列产品,奶香浓郁、口感纯正。 6.山东济北德鑫清真食品公司 该厂占地面积25亩,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设计规模500吨,现有员工21名,企业管理完善,效益显著。所贮存的牛羊肉远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300万元,利润180万元。截止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利税25万元,利润20万元。 7.商河县张坊乡牛羊肉加工厂 商河县牛羊肉加工厂是张坊乡的一家民营企业,是从事清真牛羊肉的加工企业。主要进行牛羊分割、冷藏、贮存、销售。厂区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固定资产200万元,现有职工15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6人,年加工牛羊肉6000余吨,销售收入6000万元,利税180万元。张坊乡牛羊肉加工厂建于1986年,该厂前身是商河县羊肉类加工厂,2000年1月改称为商河县张坊乡牛羊肉加工厂 十一、村庄集萃
1.张坊村 张坊村有290户、1243人,耕地面积1831亩。今年村“两委”抓住我乡号召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养猪产业,帮助群众走上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该小区位于张坊村西,规划占地50亩,建设养猪大棚50个。目前已建成大棚6个,在建大棚4个,总占地10亩。每个养猪大棚宽10米、长30米,固定资产投资1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养殖规模70头。乡政府对每个养殖户发放贴息贷款1万元。今年出栏一批猪,共实现经济纯收入9.5万元。 张坊村“两委”充分利用当前全乡大力扶持养殖业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和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计划利用2年的时间,完成养猪小区建设任务,把张坊村建设成为养猪专业村。 2.西小王村 西小王村有62户、257口人,耕地面积420亩。自去年以来,我们村按照县、乡两级要求,积极探索“两委抓三会”工作的新模式和新内容,不断加强村“两委”自身建设,促进了西小王村的全面发展。 西小王村结合产业优势,成立了养猪产业协会和“菜棉轮作”种植协会。养猪协会成立以后,实行了“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了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销售难的问题。通过养殖协会与肉联厂协商,我们西小王村利用集体资金建起了猪舍,以每间每年50元的价格发包给群众,带领群众发展养猪业,进一步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养猪小区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纯收入12万元,实现人均增收500多元。“菜棉轮作”种植协会成立以后,当年全村建起250亩小拱棚,实施甘蓝菜与抗虫棉轮作。当年甘蓝大丰收,东北的客户纷纷涌到我们村,优质的甘蓝供不应求,每亩产值达到了4800元。种植协会并实行了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收打、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服务体系。还拨专款2万元购买了大型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化作业工具,为种植户提供服务。去年,协会部分会员又实验了冬瓜、甘蓝菜轮作模式的种植,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纯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 西小王村“两委抓三会”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我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现了住房标准化,穿衣时代化、饮食多样化、做饭煤气化、通讯程控化、有线电视彩色化、出行摩托化、家庭卫生化、运输机械化、灌溉电气化。2004年,我们西小王村也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五个好’村党组织”和“市级‘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西小王村将不断加大“两委抓三会”工作力度,力争利用五年的时间,把西小王村建成全县第一个城镇村。 3.东张村 东张村有34户、155口人,耕地面积343亩。今年,东张村根据全乡半数村建立养殖小区的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养猪产业,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8年,东张坊乡依据户均调出一亩地搞规模集约养殖的要求,回收集体承包地45亩,规划建设养猪小区。目前,已有20个养殖户与村委会签订了协议,在村委会的统一规划下,已建成养殖小区4个,正在建设的5个,占地9亩。乡政府对每个养殖户提供贴息贷款1万元。今年已出栏一批,实现经济纯收入7万元。 东张村计划今年新建养猪小区25个,明年全部完成养殖小区的建设任务,达到户均一个养殖小区的目标,为村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4.张坊乡王破头村 张坊乡王破头村有85户、430口人,耕地面积510亩。自去年以来,把开展“两委抓三会”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三会”渗透到了各项工作,进一步理顺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001年,王破头村村民王加诚同志开始在自家庭院内养殖肉食鸡。2002年,扩大养殖规模,村民纷纷上起养鸡大棚,我村的肉食鸡养殖逐渐形成了规模。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困难也随即增多起来,后经村两委与养殖户协商,计划组建养鸡产业协会,解决当前的困难。 王破头村养鸡协会的建立,强化了对养殖户的服务与指导,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购鸡苗、统一购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该小区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经济纯收入30万元,使我村人均增收750元。在全县农村工作会上,我们王破头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了“2004年度畜牧养殖先进村”的荣誉称号,并获奖金1万元。 王破头村“两委抓三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王破头村村级民主程度不断加强,群众发展思路更加明确,村民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将结合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把“两委抓三会”工作引向深入,不断推动全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 破头村养鸡小区的成功建设,带动了树家、骆家等8个村的养鸡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王破头村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再建养鸡大棚35个,达到户均一个的目标,使养鸡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